我的家鄉——台中市西屯區簡介
台中市西北部核心都會區,西屯區完美融合現代都市風貌與歷史文化底蘊。全區總人口約23萬人(2023年資料),是台中市重要的行政、商業與文化中心,展現台灣中部都會區的繁榮活力與多元風采。
地理位置與基礎數據
地理位置
位於台中市西北側,大肚山台地與台中盆地交界處,地形多樣化,氣候宜人。
住宅資料
總戶數逾9.2萬,平均每戶2.5人,平均屋齡24年,居住空間平均39.93坪。
行政規劃
全區共有57個行政村里,是台中市行政與產業中心,市政大樓亦設於此區。
人口結構與居民特色
西屯區人口約23萬,男性約11萬,女性12萬,性別比91.3%。區內居民高達61%具大專以上學歷,平均每人綜合所得約109.3萬元,平均薪資89.6萬元,展現高教育與經濟水平。
歷史發展與城市蛻變
1
農業時期
舊稱「西大墩」,以稻作、甘蔗、地瓜為主要產業,純樸農村風貌。
2
發展轉型期
開始城市規劃,基礎建設逐步建立,農地轉變為住宅與商業用地。
3
現代都市期
急速都市化,產業及居住環境現代化,成為台中市重要核心區域。
4
農都融合期
保留農村聚落與都市農園,實現傳統與現代共存的城市特色。
觀光景點與文化地標
逢甲夜市
全台知名美食觀光夜市,每年吸引數百萬國內外遊客,各式美食與創意小吃薈萃。
台中都會公園
廣大綠地與生態景觀,是市民健身、親子同樂與遊客休閒的最佳去處。
澄清草堤
融合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,是散步、攝影與賞景的絕佳場所。
農業傳承與綠意景觀
傳統農業
早期以稻米、甘蔗、地瓜為主要農產,農村聚落與農耕文化深植於區域發展歷史。
都市農園
現今保留小面積農地維持農業機能,推動市民參與型都市農園,重現綠意生活。
農村再生
社區參與農村營造,結合現代生活與傳統農業,展現「農在城市」獨特風貌。
永續發展
透過農業教育與體驗活動,傳承農業知識,實現城市綠化與永續環境目標。
美食天堂與在地風味
夜市小吃
大腸包小腸:台灣夜市招牌美食
鹽酥雞:酥脆多汁的炸物天堂
臭豆腐:獨特風味的經典小吃
蚵仔煎:海鮮與蛋煎餅的美味結合
文青餐飲
特色早午餐:融合西式與在地食材
精品咖啡館:注重品質與環境氛圍
創意甜點店:結合視覺與味覺享受
異國料理
日式餐廳:從平價到高級料理應有盡有
韓式烤肉:聚會首選的歡樂美食
義式餐酒館:浪漫氛圍與美味佳餚
生活機能、交通便捷與未來展望
宜居永續
建設環保低碳家園,提升居民生活品質
教育文化
完善學校網絡與文化設施,培育創新人才
交通網絡
捷運綠線、國道、快速道路交通匯集,便捷出行
生活機能
醫療、教育、休閒、購物設施完善,新舊社區共存
產業發展
商業、科技與文化產業蓬勃發展,就業機會豐富
Made with